在豐田的生產車間里,有一套廣為人知的“安燈”系統。當一線員工發現質量或流程問題時,可以立即按下按鈕,亮起警示燈甚至可直接暫停生產線。
寧可暫時停產,也絕不允許相同的錯誤重復發生,這是豐田追求卓越生產效率的哲學,也是豐田精益生產理念的精髓所在。
這套源自豐田工廠的管理方式,如今似乎也可以用來形容豐田在華業務。客觀來講,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浪潮中,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產品力,豐田明顯有些“慢半拍”。
意識到問題所在的豐田,果斷地按下了“安燈”。上海車展前夕,豐田中國提前對車展內容進行了預告,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豐田將更加貫徹本地化方針,包括全面由中國高層登臺演講、中國首席工程師與媒體交流等。與此同時,豐田與還將展出多款特別針對中國消費者使用場景進行優化和改裝的車型。
豐田決定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繼續前進。
豐田的問題,出在哪?
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被不少人視為“反電動車主義者”。
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主要是豐田章男此前圍繞電動汽車所發表的一系列觀點。在其看來,只靠電動化轉型并不能實現“脫碳”(零排放),反而可能會出現電力供給不足等問題,同時,過于激進的電動化政策可能還會造成失業、巨額投資等問題。
豐田章男的這一系列發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要知道,那時包括日本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定下了激進的電動化政策,也令不少人誤以為純電時代即將全面到來。因此,豐田章男的“不和諧音”遭到批判也并不奇怪。但放到今天來看,隨著不少國家放緩電動化速度,人們意識到并不是每一個地區都適合電動化,減排的路徑也并非只有純電這一條。
長期以來,豐田都將混動作為碳減排的重要路徑,對純電動并未孤注一擲。從全球市場角度看,豐田的油混政策并非全盤失策。在很多地區,豐田憑借混動車型依然業績不俗。
以美國為例,豐田不少油混車型兼顧節能與可靠,占據可觀的市場份額。在充電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消費者用車習慣尚未改變的地區,混動技術依然是當前降低油耗和排放的有效方案。
但真正的問題出在中國與海外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的巨大差距。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第一的國家,新能源車滲透率也已占據半壁江山。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中國市場絕對稱得上是全球最發達的市場,沒有之一。
而這種變革似乎超出了所有國際車企巨頭們的預期,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提升之快、規模之大,讓許多跨國車企措手不及。國產特斯拉與比亞迪的迅速崛起仿佛只是一瞬之間。
顯然,豐田在中國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刻。
按下“安燈”的豐田,現在到哪一步了?
面對在中國的不利局面,豐田果斷選擇按下“安燈”——承認問題所在,著手自我革新。
目前,豐田已經完成了在華業務的一系列調整,開始逐漸恢復“流水線”的運轉。近日,豐田中國也向媒體詳細介紹了改革的重點與今后的計劃,用五個“更中國”來形容此次變革。
在管理體系上要更中國。今年年初,豐田中國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變動,董長征出任豐田中國高級執行副總裁,李輝擔任總經理。這是這兩個職位首次由中國人擔當。
管理體制的改革,則標志著豐田希望消除文化的隔閡,由更懂中國市場的中國管理者進行重要決策。
在事業布局上要更中國。今年2月,豐田中國正式官宣,將在上海市金山區獨資設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和生產公司,計劃于2027年投產,年產能10萬輛。這標志著雷克薩斯將帶來更具競爭力、更加本土化的全新車系。
在研發體系上更中國。“現地現物”是豐田的著名理念,意思是到現場去親眼觀察,用一手資料指導工作。這一理念原本被用于指導生產相關工作,但這一理念現如今也要延伸至研發決策層面。簡單來說,今后無論是全球主力車型,還是bZ系列,豐田都任命更了解本地需求的中國工程師擔任首席工程師(Regional Chief Engineer,RCE),把中國先進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和消費者偏好融入產品開發。
此外,豐田還啟動了“One R&D”統一研發機制,打通研發資源,集各家之力進行新車型和新技術的開發。其目的只有一個:讓中國的研發不再受制于日本總部的節奏,而能根據本土需求自主創新、快速迭代。
在產品上要更中國。在此次上海車展上,豐田與雷克薩斯展臺的車輛絕大多數都是RCE加入了結合中國消費者使用場景的加裝和改裝的車型。同時,整個bZ家族也將在上海車展集中亮相,還將公布bZ 家族的全新世界觀。
在供應鏈與銷售體系上也要更中國。這意味著豐田將全方位深化在中國與合作伙伴的合作,進行一場全方位體系上的改革,也標志著豐田不僅要在產品上更加重視本土化需求,也會在服務上有所改變。
通過這五個“更中國”也能看出豐田求變的決心和力度。豐田曾在中國果斷按下“安燈”,短暫停下了流水線,如今隨著等一系列新車型陸續推出,豐田的生產線正逐漸重啟運轉。
寫在最后:
將豐田生產方式體系化的重要人物、前豐田汽車副社長大野耐一,曾說過這樣的話:
“當那些做不出成果、想不出主意的人被問到原因時,他們總是回答同樣的話:
‘我已經很努力了,拼盡全力,還是不行’
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不努力。我從未要求你們快速解決問題,而是要帶著頭腦去工作”
如今,豐田在中國的轉身正印證了這句話。面對市場劇變,豐田選擇先思考、再行動。當然,這些調整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豐田仍有巨大的追趕壓力。
但豐田并非迷失方向。按下“安燈”后的豐田謹慎而堅定地尋找最優解——既不盲從潮流,也不固守成見,而是將自身優勢與中國市場的現實相結合。
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風向標,更是孕育創新與變革的熱土。甚至可以說,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將深刻影響豐田全球戰略的走向。
豐田在華的這份“智電答卷”尚在書寫。接下來,就讓時間和市場去檢驗豐田“按下安燈”后的蛻變成果。